總統蔡英文日前在青年論壇上稱,「台灣現階段不需要難民法」,隨即引發外界砲轟。資深媒體人楊憲宏接受《呷新聞》採訪時爆料,早在2016年蔡英文參選總統時,她就曾私下說要建立「難民外交」,如今《難民法》遲遲無法三讀立法,楊憲宏質疑,蔡英文在說「不需要難民法」前,才剛講「對蔡習會有誘惑」,這是不是在鋪排一個傷害國家主權的狀況。此外,楊更爆料,在《難民法》一讀通過之後,他聽到總統府對此案有意見,才延宕至今。
楊憲宏表示,《難民法》早在2005年陳水扁時代就已經開始起草,推動的人包括時任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與副主委游盈隆。然而因為朝小野大,加上國民兩黨對於中國難民,是應該放入《難民法》中,還是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條文,爭吵不休,導致最終《難民法》遭擱置。直到馬政府末期,時任閣揆張善政將國民黨政院版的《難民法》草案送入新一屆立院,才開啟《難民法》審議的曙光。
隨著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職中華民國總統,任命林全為行政院長,藍營政院版的《難民法》,並未被新內閣給收回,林全內閣沿用,成為綠營政院版的《難民法》,最終藍綠達成共識,在7月14日在委員會一讀通過。然而,楊憲宏卻爆料,「7月14日以後,我就聽到不一樣的消息,有人認為說總統府有意見」。
楊憲宏說,他當時不敢相信,因為在選前,才有蔡英文身邊幕僚告知他,蔡在私下談話中,曾提出說要「Refugee Diplomacy」(難民外交),甚至在外交政策中,直接表態「建立法律機制,使台灣能參與國際社會協助難民的援助計畫」,如今蔡改口稱台灣不需要《難民法》,讓他相當失望。「我覺得蔡總統欠大家一個說法,我們過去努力了半天,民進黨所有立委努力了半天,是在努力什麼?」
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湧向《呷新聞》獲取優質新聞,現在台灣、美國、英國、印度、日本、法國、巴基斯坦、中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讀者,都在經濟上支持我們。
在這個混亂、危險的時代,像《呷新聞》這樣獨立、追求真相的新聞機構至關重要。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值得信賴的資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選擇向所有讀者開放所有報導內容的原因,無論他們住在哪裡,也無論他們能支付多少錢。
《呷新聞》沒有股東或億萬富翁,這意味著我們的新聞報導不受影響,不受既得利益的影響,這使我們與眾不同。我們的編輯獨立性和自主性使我們能夠對那些擁有政治和商業權力的人進行無畏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為被壓迫和被忽視的人發聲,並幫助帶來一個更光明、更公平的未來。
如果說什麼時機可以加入我們,那就是現在。你們有能力支持我們渡過這個動蕩的經濟時代,並使我們的新聞報導能夠接觸到更多國家的人。
每一份貢獻,無論大小,都會帶來不同。支持《呷新聞》,讓我們報導優質的新聞。
支持《呷新聞》➔